追本溯源 /Origin
“一生一芯”和太原理工大学同学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数年之前,早在第三期的“一生一芯”时,就已经有太原理工大学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向身边的同学以及低年级的同学推荐该项目。
时至今日,太原理工大学连续多届都有报名参与“一生一芯”学习的同学,并有多人入选暑假训练营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拔尖计划”,从中受益匪浅。
为了让更多太原理工大学的学生了解并参与到“一生一芯”计划中,几位深度参与该项目的学生与项目组进行了积极沟通,在今年新生季,陆续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场“一生一芯”的相关宣讲会,得到了广泛的热情回应和积极反馈。
为进一步推动“一生一芯”项目发展,以及加强建设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课程培养体系。“一生一芯”团队与太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携手合作,太原理工大学“一生一芯”工作室正式落地。
我们的目标/Aspiration
太原理工大学“一生一芯”工作室致力于将“一生一芯”项目的相关学习与学校培养方案互补,通过“一生一芯”计划串联各个学科,打通CS(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与EE(Electronic Engineering,电子工程),从根本上转变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学科割裂、分散、重理论教学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实践型人才,增强学校在计算机系统方面的硬实力;同时,太原理工大学“一生一芯”工作室的落地更是“一生一芯”团队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培养的一次重要尝试,工作室未来培养出的优秀学员将进入各项目团队发光发热或为开源社区做一份自己的贡献……这也是“一生一芯”团队长期以来的培养目标。
工作室优势/Advantage
朋辈导学:本校学长学姐积极解决学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同学们及时提供学习反馈,根据学员们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宽度;塑造良好的学习求知、友好交流的氛围,让更多内敛的同学勇于发表疑问和看法。
高校互助:为学员搭建技术交流平台,邀请技术大咖和其他高校的优秀“一生一芯”学员进行不定期的经验分享与交流会,拓宽学术视野与技术水平。
赛题实践:邀请学院中的老师为有志参加各项专业竞赛(如:集创赛,龙芯杯等)的学员提供指导,增强学员的学术与实践能力。
前置讲义:在“一生一芯”计划现有讲义基础上结合学校培养方案课程,形成独特的前置学习路线讲义,对低年级零基础的同学非常友好,降低进入“一生一芯”正式学习的坡度,能够培养基础硬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评估体系:对所有持续学习的工作室成员状态进行记录,及时反馈各个学员的学习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为表现突出的同学提供线下基地实习机会和更多资源。
学习路线和学习评价
工作室理念/Idea
工作室活动/Activity
讲解与分享会:集中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邀请学员在分享会上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想法。
线下集体研学:类似线下基地制度,提供线下集中学习场地并制定一部分必要的研学排班,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工作室线下场地集中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
线下团建活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安排团建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成员之间的熟悉,提高工作室凝聚力。
寒暑假研学制:在寒暑假视情况展开线上/线下研学,集中利用寒暑假的宝贵时间,劳逸结合地度过难忘的寒暑假,为之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入我们 /Join us
面向群体:面向大一同学开放,重点覆盖低年级同学,消除他们对计算机领域的迷茫,给他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
纳新形式:通过大一军训方阵宣讲,宣发传单,召开宣讲会等形式进行宣传纳新。迎新结束,后续仍可加入,但需通过见习学员考核才可以转正式学员。
进入条件:
(1)通过为期两月的适应期集体学习阶段:根据这一到两个月的表现决定是否转正为正式学员。
(2)通过见习学员考核:适用于非纳新时间进入的同学。自主完成见习学员学习路线,随后通过面试,即可转正为正式学员,享有同等资源。
联系我们:xpy1346789@163.com
未来,我们将贯彻工作室的培养理念,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开源社区注入强大的“芯”生力量,让我们一起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做“芯”时代的践行者。
如果您对开设“一生一芯”高校工作室及其它任何“一生一芯”合作方式感兴趣,欢迎致信邮箱 ysyx@bosc.ac.cn 了解更多详情!
END
YSYX
撰稿 | 许鹏远 李振杰
润色 | 张轶栋 郝宇昊
排版 | 章廷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