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从30万行代码到产业落地:香山五年,一场高性能开源芯片的长征
最新动态
从30万行代码到产业落地:香山五年,一场高性能开源芯片的长征
2025-08-047

“香山”实现业界首个高性能开源芯片的产品级交付与规模化应用“香山”开源芯片项目发起人之一包云岗撰文评论如下:


“一个高性能处理器核,30万行(Chisel)代码,它的验证空间就是那么巨大。相比于10万行代码,带来的验证复杂度不是增长3倍,而是数量级膨胀。但只有攻下验证,才能让企业敢于使用。”【注:30万Chisel的等效Verilog代码超过100万行】


“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体会到开发一款产品级高性能处理器IP核有多难。我们用了整整五年,才让香山真正实现产业落地。”


以上是7月16日“香山”开源社区会议上,我和与会者分享的一些体会。


今天,“香山”IP核终于实现首次产品级交付与规模化应用,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

(一)开源芯片之路


虽然全世界逐渐形成了“RISC-V将会成为主流生态”的共识,但各界对“RISC-V如何成为主流”的认识和研判却是各不相同——有的选择ARM模式,成立公司提供更便宜的CPU IP;有的选择高通模式,基于RISC-V开发有更高附加值的高端芯片;有的选择自研RISC-V处理器核,替代用于微控制器的ARM;……


在众多路径中,我们始终坚信,其中一定会有一条开源芯片路径——即基于RISC-V指令集提供开源CPU IP,类似于开源操作系统Linux的定位。


(二)质疑之声


然而,我们的研判并未得到普遍认同。与已经形成积极共识的开源软件相比,开源芯片仍然是一个新事物,许多人对采用开源模式开发芯片还存在各种质疑和误解。


过去几年,我经常被问及一些问题,涉及开源芯片的内涵与特征、战略意义、技术挑战、商业模式以及发展前景等。后来,我将它们总结梳理为一系列具体问题,敦促自己不断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1)什么是开源芯片?

2)开源芯片与开源软件有什么区别?

3)开源芯片有什么战略意义?

4)开源芯片是否会被卡脖子?

5)开源芯片是否能做高性能?

6)开源芯片能保障质量吗?

7)开源芯片是否安全? 

8)开源芯片面临什么技术挑战?

9)开源芯片能形成商业模式吗?

10)如何参与开源芯片?

……


(三)他山之石


“香山”在过去几年备受质疑。每当“香山”遇到质疑时,我都会回想起1991年Linux诞生后曾受到的各种质疑:


1) “Linux是计算机系学生消磨时间的产物,它甚至不能稳定运行24小时。真正的企业需要的是像Solaris这样经过验证的系统。"  ——Sun公司工程师,1995年《Unix World》访谈  


2)  "开源开发模式注定产生低质量代码——没有设计文档、没有测试流程、没有责任主体。"  ——SCO CEO Darl McBride,1997


3)  "HP不预装Linux,也不提供技术支持。客户如自行安装导致硬件损坏,保修将失效。"  ——HP服务器产品手册附录,1997


 4)"Linux不过是穷人的Solaris,它唯一的优势是价格——但当你计算宕机损失后,免费反而最昂贵。"  ——Sun年度分析师会议,1998


 5)"Linux?它只适合运行我的孩子的小学科学项目。Oracle永远不会为这种玩具系统移植数据库。"  —— Oracle CEO,Larry Ellison,1998

……


看着这些针对Linux的质疑,更深刻地认识到——质疑,正是新生事物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接受的洗礼,正是创新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用实践证明


其实我们很清楚,回应这些质疑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成功的实践来证明。


“香山”作为迄今国际上唯一的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从2019年立项、2020年启动研发,今天真正在业界首次实现了产品级交付与规模化应用!


这标志着开源高性能处理器IP核正式进入产业落地阶段,为RISC-V产业技术研发、商业落地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传统ARM模式、基于开源模式的新路径。


我们相信,“香山”IP核的首次产品级交付与规模化应用,就如1990年代中期开源操作系统Linux首次在企业中部署应用,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五)不断向前


虽然“香山”受到一些质疑,但其实“香山”在很幼小的时候就开始得到许多人的鼓励和支持。过去几年,支持“香山”的人越来越多,参与“香山”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让“香山”能够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直到今天在产业应用方面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在此,对所有关心“香山”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包云岗

2025年8月1日写于飞往上海参加CCF开源大会的航班上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