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2月27日,以“共建生态·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RISC-V生态大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召开。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之一,深度参与此次活动,并带来重磅发布。
在大会主论坛的成果发布环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共同发布了开源高性能RISC-V服务器CPU子系统解决方案,包含了香山“昆明湖”高性能开源RISC-V处理器核及“温榆河”大规模片上互联网络(NoC)。“昆明湖” 处理器核已于2024年作为中关村论坛十大创新成果发布,基础性能在SPEC CPU 2006 Int达到15分/GHz,峰值性能达到17.3分/GHz,是全球性能最强、最活跃的开源RISC-V处理器核。“温榆河”大规模片上互联网络,采用标准CHI总线接口,最大支持12x12网络,最大支持256个处理器核互联。目前,一批企业正在基于“香山”研发高端芯片,将在2025年形成高端RISC-V计算芯片的集体突破。
在大会上,中国开放指令生态联盟副秘书长张松、RISC-V工委会执行秘书长周萌,共同发布“2024年RISC-V产品和应用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优秀案例。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与北京芯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基于RISC-V SoC敏捷开发平台和国产工艺的高性能MCU成功入选“2024年RISC-V产品和应用创新案例优秀案例入选名单”,荣获“关键技术创新类”奖项。此项目聚焦高性能 MCU 研发,借由 RISC-V SoC 敏捷开发平台,结合国产工艺,实现芯片性能跃升、成本可控,为 RISC-V 技术实用化筑牢根基。
2025中国RISC-V生态大会已圆满落幕,一系列创新成果和成功案例的涌现,彰显了中国在RISC-V技术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开源高性能RISC-V服务器CPU子系统的发布,不仅展现了RISC-V技术的巨大潜力,更为推动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化发展注入了动力。RISC-V生态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以RISC-V为代表的基于开放开源模式,构建共享处理器生态成为新趋势,正在加速引领新一轮处理器芯片技术与产业变革浪潮。2021年北京市与中国科学院达成战略合作,组织产业界于2021年12月成立非营利组织(NPO)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简称“开芯院”),以开源开放凝聚产业发展共识,以协同创新激发应用牵引潜力,着力推进RISC-V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加速融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RISC-V产业生态。
开芯院定位为RISC-V领域前沿、基础、共性技术开发的中立性、非盈利研发机构。旨在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研发共性底座技术、建设关键支撑平台、优化生态治理、推动重点行业规模商用,致力于发展成为生态企业的“最大公约数”,打造全球 RISC-V生态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