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一生一芯”专注培养处理器芯片及计算机系统人才,提升同学们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协同设计能力”和“芯片全链条设计能力”,坚持开放性和公益性,不限学校、专业和年级,均可免费报名和学习(可零基础),支持国内在校生免费流片(不限名额)。
2025年2月27日,在中国北京中关村论坛的永久会址,2025中国RISC-V生态大会隆重举行。在此次盛会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同主办了RISC-V教育暨“一带一路”分论坛。该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代表、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他们就RISC-V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生态系统建设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此次论坛不仅为RISC-V的生态发展献计献策,也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知识共享,为全球RISC-V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开源之夏运营负责人李梦的报告中,她详细介绍了“开源之夏”——这一全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高校开源人才培养活动。该计划致力于激发高校学生的开源贡献热情,通过“点亮计划”平台上的开源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开源社区,从而为开源生态系统、企业及整个产业培养和输送开源人才。自启动以来,开源之夏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不仅促进了学生与开源社区的互动,也为推动开源文化和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开源之夏运营负责人李梦
Linux基金会亚太区战略总监陈泽辉(Keith Chan)在演讲中分享了在全球AI时代算力变革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必备要求。他指出,随着AI模型复杂度的不断提升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这一趋势下,如何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简化管理与部署流程并降低总体成本,已成为行业刚需。陈泽辉结合自身20多年的IT行业经验,以及在开源领域的深厚积累,强调了培养相关人才的重要性,分享了开源技术在教育与产业融合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开源生态推动人才培养,以满足全球AI时代对高性能计算和创新能力的需求。
Linux基金会亚太区战略总监陈泽辉(Keith Chan)
开源中国培训业务负责人李晨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RISC-V芯片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他结合多年推动国内开源生态发展的经验,全面分析了RISC-V芯片技术在中国的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举措。他特别强调了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开源芯片教育的重要性,并介绍了RISC-V国际人才培养认证中心。他的分享为RISC-V技术的普及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战略方向。
开源中国培训业务负责人李晨
清华大学博士、操作系统训练营讲师胡柯洋在报告中详细分享了训练营在RISC-V教育实践领域的丰硕成果。他系统介绍了训练营在专业阶段的RISC-V架构教学体系,以及基于RISC-V架构的项目实战内容,展示了如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RISC-V技术。此外,他还分享了线下实验班的实践经验,强调了动手实践在技术学习中的重要性。报告中,胡柯洋特别提到开源社区在推动RISC-V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指出开源生态为技术学习、创新与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这些成果不仅为RISC-V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推动RISC-V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清华大学博士、操作系统训练营讲师胡柯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工程师、“一生一芯”项目组成员苏小可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一生一芯”大规模公益性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以培养计算机系统领域的全栈式拔尖人才为核心目标,以RISC-V开源处理器芯片为技术切入点,通过创新的教学流片计划,将处理器芯片设计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实现了硅上处理器芯片的教学化。这一模式不仅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芯片设计的全流程,还为他们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学习体验,为培养具备系统思维和工程能力的顶尖人才开辟了新路径。苏小可指出,“一生一芯”计划不仅推动了RISC-V技术的普及,也为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工程师、“一生一芯”项目组成员苏小可
RISC-V国际基金会社区负责人Megan Lehn分享了组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通过课程与认证、导师计划、黑客马拉松等多样化项目,RISC-V国际组织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助力下一代RISC-V工程师的成长。Megan强调,社区建设与培训是推动RISC-V生态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将继续携手全球社区,为RISC-V技术的普及与创新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RISC-V国际基金会社区负责人Megan Lehn
来自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Nursultan Kabylkas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基于“一生一芯”计划的学习实践探索。受“一生一芯”计划的启发,他在指导学生进行微处理器设计实践中,成功架起了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尽管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他特别指出,实践教育在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具有核心作用,为RISC-V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分享为全球硬件工程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新一代硬件工程师指明了方向。
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Nursultan Kabylkas教授
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副教授Daniel Chaver-Martínez也线上参与了本次论坛,他在报告中分享了如何利用RVfpga课程教授计算机体系结构。他结合自身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丰富教学与研究经验,详细介绍了RVfpga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丹尼尔强调,RVfpga课程特别适合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能够帮助他们将实用的RISC-V知识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材料包括详细的实验和设置指南,可通过Imagination大学计划网站免费获取。他还分享了RVfpga在多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包括作为本科/硕士课程的主要实验平台、支持毕业设计项目、开发微证书课程以及改编为edX平台上的慕课(MOOC)。此外,他还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实践研讨会和教程推广RVfpga,为全球计算机体系结构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实践经验。他的分享为RISC-V技术的普及与教育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副教授Daniel Chaver-Martínez
2025年中国RISC-V生态大会的教育及“一带一路”分论坛,成功地为全球产学研各界构筑了一个高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此次论坛汇聚了众多领域的智慧与见解,促进了深入的对话与协作,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展望未来,各参与方将以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深化合作关系,共同推进RISC-V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助力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革新。这不仅将推动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将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开启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撰稿:苏小可
编辑:王尤
“一生一芯”计划报名入口:
ysyx.org
(登录官网,点击立即参与,开启学习之旅)
点击上方公众号 关注我们